为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4月18日,文化旅游学院党总支部署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学院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担当政治责任,强化思想引领。
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一是完善落实理论学习制度。文化旅游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掌握精髓和要义。二是坚持形成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小组根据不同时期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论述及工作现状,定时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三是坚持问责机制。树立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导向,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保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地。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提升运用新媒体能力,加强阵地建设。辅导员利用企业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平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动态,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另外,通过每周一次的团课,提醒大家在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输信息时,辨别信息真伪,坚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做到不是权威发布的信息不扩散、不传播,来自境外的信息不扩散、不传播,不利于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不扩散、不传播。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做到人心不散、信念不变。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教学内容中融入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传递“真善美”,教育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课堂上多讲疫情中党员冲锋在前、大爱无疆的故事;多讲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中同舟共济、八方支援的故事;多讲高校党组织、党员群众和广大青年学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故事。做到“精准滴灌”,用网络传播好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好故事”。宣扬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助力。
文化旅游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引导,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撰稿:孙菱;审核:张爱惠)